全球減碳浪潮席捲而來,台灣也正式邁入「碳有價時代」。面對國際碳權價格上漲趨勢,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的步步進逼,台灣企業如何化焦慮為行動,化挑戰為機遇,成為當務之急,而綠色金融的發展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
台灣如何在 2030、2050 全球淨零排放目標下,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,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Amundi鋒裕匯理投資創新研究中心與臺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舉辦「2024 氣候韌性X永續投資高峰會」,廣邀產官學界代表,共同探討台灣綠色轉型的挑戰與機遇。
碳權時代來臨,企業減碳不只是成本,更是轉型升級的最佳時機
高峰會中,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,台灣碳權制度已有一定嚴謹程度,企業應積極參與國內外碳交易市場,並善用ISO等國際標準,打造碳中和產品與服務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他觀察,許多企業在完成碳盤查後,並未採取進一步行動,他強調,「企業應該在碳盤查後,進一步更換設備、改變產線製程,並推出碳中和產品,才能真正達到減碳目標。」
▲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。
台灣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堅明則強調,「將減碳力化為競爭力」的關鍵,在於碳足跡管理與碳權開發。企業應關注範疇一到三的排放,優先降低自身排碳,並將減碳效益轉化為可回收的碳權價值,形成正向循環。
▲台灣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堅明。
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黃啟瑞以學術研究佐證,企業的碳管理策略與財務表現息息相關。「氣候承諾越強、越有企圖心的公司,財務表現越好,也越不容易倒閉」,並指出,「這些公司是金融機構的最愛」。
▲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黃啟瑞
政治大學法學系教授許耀明提醒,台灣碳費與歐盟CBAM的價格差異,將對中小企業造成衝擊。他呼籲政府盡快公布可抵免碳費的高品質碳權,並制定相關配套措施,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國際碳關稅挑戰。
▲政大法學院教授許耀明
混合金融引領綠色資金浪潮,永續成為投資顯學
政治大學投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,COP28後金融業的淨零關鍵,在於擴大結合公共資本及民間資金的「混合金融」(Blended Finance)[u1] ,透過政府主導與協助加速擴大能源轉型。全球低碳能源轉型投資已成為重要趨勢,ESG商品創新也引導資金投入永續投資,例如碳權交易市場、綠色債券代幣化、氣候轉型債券、影響力投資等,都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▲政治大學投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
以全球最大資產管理集團之一的鋒裕匯理集團(Amundi)為例,成立以來即視責任投資為核心策略,致力以盡職治理實踐永續投資與低碳經濟轉型。鋒裕匯理投信總經理暨執行長黃日康現場分享,鋒裕匯理資產管理在全球永續暨責任投資領域扮演關鍵角色,早於1989年即成立首檔以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基金,更是於2006年即簽署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 (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,UN PRI)[u1] 」的首批資產管理業者。截至2024年6月30日,集團資產管理規模約為2.1兆歐元 (66兆新台幣),其中有45%屬於永續暨責任投資主題的基金,資產管理規模約為30兆新台幣。鋒裕匯理旗下管理基金皆透過嚴格的投票政策和積極的議合政策,實踐ESG盡職治理,引領投資標的企業邁向永續經營。
王儷玲再以數據指出永續投資趨勢。據統計,國際碳排交易機制收入近年來持續成長,2021年碳排放交易機制(ETS)產生的收益首次超過碳稅,2023年ETS佔比更超過70%,許多企業透過購買碳權穩定淨零減碳目標,自願碳權市場仍具成長趨勢。
根據2022年全球投資影響力協會(GIIN)調查,影響力投資資產管理規模(AUM)已達1.16兆美元,年成長率為18%,2030年前資產管理規模將達2.2兆美元。且能達到市場報酬率,其中又以私募股權報酬率最高,三年已實現平均報酬率為25%。
以盡職治理推動ESG發展,國際資管集團以身作則
國際資金正以實際行動,扮演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。鋒裕匯理投信投資部主管廖偉至以鋒裕匯理集團為例,說明國際資金如何扮演積極投資人角色,透過與被投資公司溝通、議合及股東會投票,助其推動永續經營。
鋒裕匯理的議合策略聚焦於五大主題:1) 低碳經濟轉型、2) 天然資源保護、3) 人力資本與人權、4) 產品責任和社會安全、5) 健全公司治理等,且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結合。採用雙重重要性原則,審視被投資公司與永續議題的相互影響。透過議合與被投資公司對話,協助辨識永續風險,建議永續發展方向與願景,支持有利永續發展之議案與資本支出等,以達成永續、包容及低碳經濟。數據顯示,2023年鋒裕匯理與2,531家公司進行議合,較2022年增長19.7%,並參與了10,357場股東會投票。其中,88%的投票支持氣候相關議案,83%支持社會與人權相關議案,更有37%的薪酬提案因缺乏ESG或氣候績效標準而遭到反對。
▲鋒裕匯理投信投資部主管廖偉至
廖偉至也分享了鋒裕匯理與日本電力公司J-Power、澳洲礦業公司BHP,以及台灣水泥和電子製造業者等企業的議合案例,涵蓋淨零排放、生物多樣性保護、碳排放和勞工權益等議題,展現國際資金正透過積極參與,推動企業在ESG議題上取得實質進展,並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打造更永續的台灣:政府、企業、金融業的三贏策略
為促進台灣綠能永續產業發展,王儷玲建議政府可從兩方面著手:一、鼓勵保險資金投資綠能、淨零減碳和高齡長照產業。二、引導退休資金投資永續產業。同時建議盡快開放勞退自選,上架ESG投資商品,提供多元化退休投資選擇,並透過數位化服務便利民眾參與。
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林士喬指出,台灣公共建設項目收益性不足且缺乏多元投資管道,成為壽險公司的投資障礙。建議參考國際案例,透過證券化、信用增強或保證機制等金融工具,,將不穩定的收益轉化為穩定的現金流,提升壽險公司參與公共建設投資意願,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台灣綠色轉型。
▲國泰人壽永續投資主管林士喬
鋒裕匯理投信投資部主管廖偉至指出,投資機構在挑選投資標的時,會將ESG評級納入考量,確保投資組合符合永續發展目標。
鼎譽資本董事長劉先覺則呼籲政府,應放寬資金進入基礎建設的投資比例上限,並重新定義公共投資項目,將符合六大核心戰略、5+2產業創新計畫等產業納入,以利保險業資金投入。
▲鼎譽資本董事長劉先覺
面對碳有價時代來臨,台灣需要政府、企業、金融機構攜手合作,制定明確的政策、打造友善的投資環境、開發創新的永續金融商品,才能引導資金活水,灌溉台灣永續發展之路,邁向淨零碳排未來。